H3C IX3080网络存储系统产品特点
(一)先进的体系架构,高性能的存储平台
“10G+”磁盘访问通道
后端磁盘访问带宽的限制,往往成为整个存储系统的瓶颈,IX3080采用先进的SAS总线技术,每条SAS总线能够提供超过万兆(12Gb)的访问带宽,大幅度提高了后端磁盘访问通道的性能。
72Gb磁盘访问带宽:SAS是一种先进总线技术,以串行通讯为协议基础架构,采用SCSI-3扩展指令集,综合了现有并行SCSI和串行连接技术的优势,并能兼容SATA设备。此外,SAS特有的宽端口技术,可以在一条链路上整合多条物理通道,使传输带宽得到成倍的提升。
IX3080后端采用SAS通道作为控制器和磁盘的数据交换链路,提供高达72Gb的数据交换带宽。相比传统光纤环路结构,从传输带宽、效率、可靠性方面,都带来巨大的提升。
超高交换带宽:控制器和磁盘柜之间的SAS通道均采用4路宽端口设计,单条通道可提供12Gb的数据交换带宽,远远超过了光纤的4Gb带宽。整个系统最多采用了6条SAS宽端口链路,共提供72Gb的数据传输带宽,使控制器和磁盘的数据交换能力得到飞跃。
多通道并发访问:在光纤环路的结构中,存储控制器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块硬盘进行数据交换,通道的带宽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SAS特有的多端口多通道设计和点对点传输机制,允许存储控制器在同一时间可以与多块硬盘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而且使通道的带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冗余和负载均衡:一条光纤环路只有一条通道,如果该通道发生故障,那么整个环路的传输将会中断。一条SAS链路的多个通道之间具备冗余和负载均衡功能,在4路宽端口设计中,在3条传输通道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全交换智能磁盘柜:IX3080磁盘柜采用SAS交换技术,其内部交换吞吐量高达72Gb。每个磁盘都有独立的数据访问链路,不受其它磁盘的干扰,完全避免环形架构下多块磁盘共享带宽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
领先的磁盘技术
IX3080支持SAS磁盘和SATA磁盘混插,其中SAS磁盘采用双端口、全双工的串行传输,不仅继承了传统SCSI磁盘的高可靠性和易管理性,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传输能力。
IX3080使用的SAS磁盘转速15000转,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高达140万小时,适合对性能尤其是随机读写性能要求极高、访问密集的高性能业务应用。
IX3080使用的企业级SATA磁盘,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也高达120万小时,在保证用户业务高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的投入和使用成本。
高性能多核存储控制器
IX3080存储控制器在设计上融入多核处理器、PCI-E总线、FBD内存等多项业界领先的数据处理技术,保证了控制器的高I/O性能和业务扩展能力。
多核处理器:IX3080选用Intel高性能多核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65nm工艺,采用“双独立总线”,支持新一代的处理器虚拟化(VT)技术,处理性能比同频率Intel至强单核处理器提升300%以上。IX3080集成4个双核处理器,提供更快更可靠的存储能力、更强的虚拟化能力和更快的IO处理能力。
PCI-E高速总线:在控制器的内部互联上,IX3080选用PCI-E总线接口标准。PCI-E采用业界领先的点对点串行传输,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存储控制器内部采用的多条高速PCI-E总线,为多核处理器、多主机通道、SAS磁盘通道之间提供了万兆数据交换的纽带,保证了端到端无阻塞的数据传输能力。
此外,IX3080的存储控制器采用新一代串行传输FBD内存,支持内存多通道同时读写,提供比DDR更快的内存访问速度和更好的扩展能力;采用独立的硬件RAID处理模块,在提供高效的磁盘访问的同时,大幅度减轻了处理器的计算负担。
(二)全方位的高可用设计,确保数据可靠
Neocean IX3080采用多项高可用技术,提供全面的系统故障保护,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多路径冗余和控制器负载均衡
IX3080存储控制器集成路径冗余和智能负载均衡功能,提供从应用服务器到存储阵列的端到端的业务分担和冗余保护。在主机访问链路、磁盘访问通道、存储控制器出现故障时,能够避免单点故障,保证存储业务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路径切换还是控制器切换,整个过程都不需要应用主机的参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应用的影响。
写缓存镜像和数据保护
IX3080采用写缓存镜像技术,同一份数据被同时写入到两个控制器的缓存当中,避免了由于单个控制器失效所导致的缓存数据丢失。此外,系统为写缓存配置了后备电池保护,能够提供长达100小时的断电数据保护。
冗余电源保护
IX3080的主要部件全部采用冗余电源设计,当其中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仍可支持正常工作。对于处于核心位置的存储控制器,专门采用了2+2的冗余电源保护,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此外,电源支持热插拔和在线更换,并提供完善的保护功能,能够在输出过流、输出短路、输出过压等异常情况下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三)丰富的软件功能,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IX3080提供丰富的数据管理功能,比如全自动连续数据快照、网络复制、快照代理、DiskSafe等,实现了从在线到近线、从本地到远程的数据保护,为用户轻松提供多层次、跨地域的存储解决方案。
全自动连续快照:IX3080支持TimeMark全自动连续快照功能,可以按策略为数据卷自动创建基于增量的多时间点标记(可达255个)。创建时间点标记策略可随需制定,比如每天晚上12点创建,每隔1个小时或每隔10分钟创建等等。当发生软件程序导致的数据损坏、病毒破坏、意外删除及其它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数据丢失或错误时,可以通过对合适的时间点标记进行“回滚”来快速恢复数据。该功能特别适用于关键性业务的连续数据保护。
TimeView(与TimeMark同时提供):TimeView可将数据卷的任意时间点状态抓取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卷提供给主机,用于数据测试、数据分析和数据备份。TimeView是在生产卷出现故障时查找正确时间点数据的重要工具,每一个TimeMark标记的时间点,都可以作为这样的数据卷提取出来进行分析。
数据快照拷贝(与TimeMark同时提供):IX3080还支持数据快照拷贝(也称数据卷克隆或者卷拷贝)功能。快照拷贝是对源数据卷从物理上“克隆”出一个数据完全一致的卷,这个克隆卷与原数据卷是物理上完全独立的两个卷,原数据卷的损坏不会影响克隆卷。
网络复制:IX3080基于IP的网络复制可以为用户数据实现异地的备份,在发生意外灾难时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恢复,确保用户的业务持续性。
IX3080的内部系统会智能地将指定卷虚拟划分为最小以512字节为单位的数据块,在应用系统不断修改数据时,IX3080会智能地识别出那些被更改的数据块,只将这些数据块复制出去,而不是整个文件、整个表或者整个目录。这样就保证了复制在最短时间、最低带宽连接要求情况下高效实现。
IX3080的远程复制功能支持基于时间间隔、数据增量和设定时间点三种策略复制模式,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IX3080的复制技术同时还能提供加密和压缩可选项,能够对特殊业务数据进行特殊处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带宽利用的最大化。
此外,IX3080还支持自适应复制功能,可将写入主资源的每一个IO实时复制到副本资源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灾难发生时的数据丢失量。
主机数据一致性(快照代理):当主机应用程序正常运行时,部分数据并未写到后端磁盘上,而是驻留在主机内存中。如果仅仅是对磁盘中的数据进行快照操作,就往往会发现快照出来的数据“不对”,与预期中的数据不一致。IX3080为用户提供了快照代理功能,保证了用户在设定了TimeMark、复制策略后,IX3080在按照指令执行这些操作时会自动与主机端的快照代理联动,自动通知快照代理将应用程序暂留在内存中的数据“刷”到磁盘上,由此保证了快照或复制出来的数据保持严格的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
快照代理提供对各种平台的支持,包括运行在Windows/Linux/IBM AIX/HP-UX/Solaris上的SQL Server/Oracle /Sybase/DB2/Informix /Exchange/Domino等应用系统和各种操作系统自带的文件系统。快照代理能够保证当用户使用以上主流系统,均能获得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
操作系统保护与恢复(DiskSafe):通过选配IX3080的客户端软件DiskSafe,还可以将Windows主机上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实时复制同步到后端的IX3080上,实现对操作系统和数据的持续保护。当Windows操作系统损坏或出现主机硬盘故障时,可以通过随机提供的恢复光盘启动主机,连接到IX3080上进行快速数据恢复。如果用户在Windows主机上配置iSCSI HBA卡,还能够直接从IX3080中远程启动Windows主机,保障业务快速恢复和连续运行。
IX3080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用户丰富多彩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无论用户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数据调度、数据分发、数据保护工作,都可以在IX3080上轻松实现。
(四)管理方便快捷,维护简单轻松
IX3080的操作和管理非常简单,极具人性化。用户只需将应用服务器插上网线与IX3080产品通过网络相连,并进行简单的软件配置就可以像访问本地磁盘一样访问连接到网络上的IX3080存储资源,无需添加任何其它专用设备。
IX3080可视化的图形管理界面可以使用户可以所见即所得地对磁盘、RAID组等进行配置和监控,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IX3080的配置管理能够与H3C iMC系统融合,用户可以像管理其它网络设备一样,轻松管理IX3080。
IX3080还提供X-Ray检测工具,可将特定时间的系统完整状态和参数记录下来形成标准格式文件,通过文件分析就可以准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